Machine Name
region

印度象

印度象又叫亚洲象 (Elephas maximus indicus),原生于中亚和东南亚,有着独特的象鼻、较小的耳朵和灰色的皮肤,脸部周围有粉红色的斑。它们的体型比非洲象小,雄象平均身高约 2.75 米,体重约 4,000 公斤,雌象则是平均 2.40 米和 2,400 公斤。它们是大型的草食动物,可以在许多不同环境生存,包括森林、草原和山地,并以当地的树叶、树皮和草为食。

绿鬣蜥

绿鬣蜥 (Iguana iguana) 是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北部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大型蜥蜴。它们有长长的尾巴,锯齿状的肉冠从头部一路延伸至背脊,并有健壮的四肢和细长的趾爪。有些个体的身体和尾巴长有条纹。

大红鹳

大红鹳 (Phoenicopterus roseus) 是一种大型候鸟,遍布于欧洲、中东地区、亚洲和非洲。它们居住在温带与温暖环境的泥滩和海岸泻湖内,属于滤食性鸟类,会利用自己的喙搅动泥巴,并滤出藻类、无脊椎动物和种子食用。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 (Achatina achatina) 是生活于西非森林地区的大型腹足类动物,主要集中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和尼日利亚。它们的身体呈灰色,背上则有黄色、橙色或棕色的黑条纹圆锥状外壳,它们的英文名“Giant tiger land snail”就是因这种独特的花纹而来。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因此没有明显的雌雄之分。不过,尚未成熟的个体通常还没长出生殖器,因此也可视为“雄性”。

犀牛蟑螂

犀牛蟑螂 (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 是原生于澳大利亚北部灌木丛和干燥森林地带的大型昆虫。它们大约长 8 厘米,重 30 克,体色呈红棕色。其别名“巨型挖洞蟑螂”来自于它们会在沙地挖洞的习性,洞往往深达 1 米。犀牛蟑螂易于饲养且被抓起来时不会抗拒,是相当流行的宠物。

东部拟眼镜蛇

东部拟眼镜蛇 (Pseudonaja textilis) 是栖息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有毒爬行类。它们喜欢干燥的环境,因此常见于草原、灌木丛和稀疏的森林地带中。这种蛇有着浅棕到暗棕的体色,通常腹部颜色较淡,鳞片上可能布有伪装用的偏暗棕色斑点。东部拟眼镜蛇一般体长 1.5 至 2 米,它们的招牌防卫动作是抬起头和大部分身体并蜷曲成 S 形,同时张开嘴巴。这种举动时常被误认为攻击行为。

南棘蛇

南棘蛇 (Acanthophis antarcticus) 是栖息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草原、森林与丛林地带的毒蛇。它们有着扁平呈三角形的头部、粗短的身躯和骤然缩窄的尾部,以及浅棕色、暗棕色和灰色相间的环状花纹,能巧妙隐藏在落叶堆和腐质层中。南棘蛇平均介于 70 至 100 厘米之间。

大熊猫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 是一种原生于中国中部山区的熊。它们有着黑白两色、分布独特的毛皮,四只脚、耳朵和黑色的眼圈,其他部位则是白色。熊猫几乎只以竹子为食,因此极为仰赖茂盛的竹林来生存。作为食物的竹子提供的能量很少,因此熊猫必须吃很多才能生存,醒着的时间大多都在觅食。摄取的能量不足也使它们只能产下非常小、非常脆弱的新生儿。

加拉帕戈斯象龟

加拉帕戈斯象龟 (Chelonoidis nigra) 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有的爬行类动物,全世界只有该群岛上看得到这种象龟。它们有两种类型:鞍背象龟和圆背象龟。这两种类型的象龟都有暗灰褐色的龟壳和干燥的灰色皮肤。鞍背象龟脖子较长,居住在干燥的低地地区,而圆背象龟脖子较短,居住在潮湿的高地地区。两者都可以长到非常巨大的体型,雄龟平均体重为 272 至 317 公斤,雌龟平均体重则介于 136 至 181 公斤之间。

台湾黑熊

台湾黑熊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是台湾特有的亚洲黑熊亚种。它们拥有结实的体格、黑色的毛皮、圆圆的耳朵和长直的口鼻部;此外还有它们最具特色的独特外观特征,也就是胸前的 V 字型白色斑纹。雌性和雄性的台湾黑熊在外观上有所差异:雄性的体型比雌性还要大许多。雄性的平均体重和身长为 135 公斤和 1.7 米,雌性平均则为 70 公斤和 1.35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