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ne Name
region

金色箭毒蛙

金色箭毒蛙 (Phyllobates terribilis) 是生长于哥伦比亚太平洋沿岸雨林的特有种箭毒蛙。虽说是“金色”,但其实它们多呈薄荷绿、黄色和橙色。这种蛙类平均身长约 50 至 55 毫米,带有剧毒的表皮是它们防范掠食者的防御机制,明亮的体色则是对任何潜在威胁者的警告。它们住在枯枝落叶层,不像其他蛙类一样需要傍水而居,但仍需要将卵带到有水的地方。

巴西黑腹栉足蛛

巴西黑腹栉足蛛 (Phoneutria nigriventer) 是原生于南美洲的蛛形纲动物,主要分布于雨林地带,但也常见于人类城市。这种大型毒蜘蛛体色呈浅棕色,有着毛茸茸的身体,腿上布有黑色条纹。雄蛛体型比雌蛛略小,腹部则是明显小得多,口器旁称为“触肢”的多节附肢末端呈球状,可用来判断性别。它们足展在 130 至 150 毫米之间,身体平均为 17 毫米宽、48 毫米长。巴西黑腹栉足蛛会将两对前足举起并左右摆动,这是它们的招牌防御动作。

所罗门食鸟蛛

所罗门食鸟蛛 (Lasiodora parahybana) 是巴西东部大西洋沿岸森林地带的大型特有种蜘蛛,体色呈黑色,腿和腹部长有粉红色或红色的毛。整体来看雄蛛比雌蛛稍大,足展可达 28 厘米,但雌蛛腹部较大,体重也较重。雄蛛的体色通常也比雌蛛鲜艳一些。

红尾蚺

红尾蚺是原生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型蛇种,分布广泛,其下又可分为 9 个亚种,全都能够适应大多数的环境,但主要集中于雨林、沿岸和半干燥气候地带。红尾蚺的体色和花纹各有不同,典型的外观是由浅棕、深棕和黑色的鳞片组成遍及全身的菱形花纹。此种蛇为两性异形,雌雄样貌不同。雄蛇平均 1.8 至 2.4 米长,在泄殖腔附近长有交配用的骨盆刺。雌蛇体型较大,平均 2.1 米 至 3 米长,骨盆刺比雄蛇的略小。

秘鲁巨人蜈蚣

秘鲁巨人蜈蚣 (Scolopendra gigantea) 是巨大骇人的掠食性节肢动物,原生于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森林。它们具有捕捉与毒杀许多动物的能力,并且懂得根据猎物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捕捉技巧。秘鲁巨人蜈蚣可长达 30 厘米,并有多种颜色,一般为红色、黄色、棕色或黑色,它们的脚为黄色,躯体上有深色条纹。

恒河鳄

恒河鳄 (Gavialis gangeticus) 是一种原生于印度次大陆河流中的鳄鱼,当前被列为极危物种。根据最近的估计,野生恒河鳄大约只剩下 200 只,它们的分布范围已缩减至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四条河川。河流污染加剧导致水中的鱼类数量减少,采砂业破坏了雌鳄产卵时所需的沙洲地带,这些原因都造成恒河鳄的数量减少。

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是一种被列为极危物种的食虫动物,原生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台湾和中国南部。它们是生性隐密的小型动物,移动速度缓慢,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层层叠叠的盔甲状角质鳞片。中华穿山甲体长约为 40 至 58 厘米,尾长约 25 至 38 厘米。它们白天都躲在洞穴里睡觉,晚上才会外出寻觅蚂蚁、白蚁和其他昆虫为食。

婆罗洲猩猩

婆罗洲猩猩 (Pongo pygmaeus) 原生于婆罗洲,它们的活动范围涵盖分属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管辖的婆罗洲地区。婆罗洲猩猩是种大型猿类,辨识特征为红色的毛发和棕色的皮肤,成年雄性还有明显的硕大颊盘以及用来发出巨大声响吸引雌性的喉囊。它们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曾观察到它们在野外创造并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然而,它们并不会游泳,因此它们在野外的活动范围往往会被无法跨越的河流所限制。

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 (Pan paniscus) 生活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森林和湿地,是和普通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最相近的物种。在自然界的所有物种中,这两种猿类和人类的 DNA 最为相似。

中美貘

中美貘 (Tapirus bairdii) 是濒危的哺乳类动物,原生于中美洲的林地。中美貘是五种貘之一,其他四种生活在中美洲或南美洲。雄性和雌性的体型相似,但雌性略大,两者都有介于深棕色和黑色之间的毛皮,完全成年后下巴和胸部则会呈灰白色。幼貘身上则有白色的斑点和条纹,这样的花纹能在它们光影斑驳的林中栖地提供良好的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