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ug
herbivore

微角龙

微角龙是植食性恐龙,生活在大约六千五百至八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标志性的钝喙和额头上的小角 (名字直译为“微小的角”) 特征,让它们很容易辨认。这种恐龙用两条腿行走,体长最长也只有 80 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之一。

甲梁龙

巨型植食蜥脚类恐龙甲梁龙是通过基因工程创造出的混种恐龙,主要结合了甲龙和梁龙的遗传基因组。它的外观继承了两种亲代恐龙属的显著特征:长脖子与梁龙非常相似,身躯上的防御性尖刺则遗传自甲龙。

剑角龙

剑角龙是由世界知名遗传学家吴亨利博士设计的混种恐龙,身长可达 12 米,体重可达 4 吨。该属恐龙主要由剑龙和三角龙的 DNA 组成,头部有三根巨大尖角,且脊椎上长着一列坚硬的骨板。此外,其混入的甲虫 DNA 也为剑角龙提供了厚实坚韧的甲壳,可以保护自身抵御掠食者的威胁。

水龙兽

二齿兽类水龙兽是植食性兽孔目动物,以短腿和从嘴巴两侧伸出的两颗獠牙状大牙而著称。它们生活在大约两亿五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和三叠纪早期。事实上,水龙兽曾一度占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的 95%,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扫荡了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生物,可它们却存活了下来。

阿拉摩龙

阿拉摩龙是已知存在过的最大的恐龙之一,成年恐龙身长可达 20 至 25 米,体重可达 80 吨。阿拉摩龙原生于白垩纪末期的北美,是一种植食蜥脚类恐龙,背部有硬甲尖刺,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掠食者的攻击。

镰刀龙

镰刀龙是来自镰刀龙属家族的一种植食恐龙,栖息在白垩纪末期的亚洲,可生长至 4,000 多公斤重。该属的名字是由“镰刀蜥蜴”翻译而来,意指其超过 50 厘米的大型利爪。镰刀龙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中拥有最长爪子的物种。

乌尔禾龙

乌尔禾龙是剑龙属的大型植食恐龙,最早出现于白垩纪早期的亚洲。乌尔禾龙的体长可超过 8 米,体重超过 4 吨,有一部分重量源于其用来抵御掠食者的厚实骨质板。此外,它的带刺尾部也能在受到攻击时自我防御。

敏迷龙

属于植食甲龙科的敏迷龙生活在约一亿两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达 3 米。敏迷龙的明显特征包括长长的尾巴,和覆盖整个身躯、可抵御掠食者攻击的水平甲片。而以甲龙科家族的恐龙而言,它的腿格外的长,可快速奔跑。

青岛龙

青岛龙特征为独特的鸭嘴型口鼻部与引人注目的头冠,属于植食鸭嘴龙,体长可达 10 米,体重超过 3 吨。尽管体型较大,但青岛龙可利用四脚或两脚行走,并且可高速躲避掠食者,学名来自于为位于中国的发现地青岛。

牛角龙

牛角龙的特征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头骨,长度可达 2.7 米。化石残骸显示其头骨上的颈盾具有两个大洞,这也正是这一属恐龙的命名由来,学名原意为“穿孔的蜥蜴”。牛角龙为植食恐龙,体重可达 6 吨,每天需要进食大量植物维生。